中国数控机床网 - 数控机床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外资讯 | 市场与营销 | 企业与人物 | 商界风云 | 新品与技术 | 综述与观点 | 展会与杂志 | 厂商动态 | 分析预测 | 人物专访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企业与人物 > 企业集团制造资源计划中的供应链管理
M.biz | 商业搜索

企业集团制造资源计划中的供应链管理

信息来源:cncbuy.com   时间: 2011-12-01  浏览次数:374

  企业集团是在现代企业制度高度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方式,由众多的企业法人组织和事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它是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一种高级形式,并成为我国现代市场经济行为主体的一种重要形式。研究适应于企业集团特点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一般情况下,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是以核心企业围绕核心产品展开的,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与成员企业以核心产品为纽带,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供应链关系,构成了企业集团的供应链。
  1 供应链的生命周期
  一个供应链的生命周期主要包含:①了解市场和顾客需求,设计定义产品;②设计工作流和产品制造过程;③根据需要选择供货商,建立供应链;④配置和平衡供应链;⑤开始生产,供应链运行;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评价供应链(包括评价供货商);⑦调整修正供应链;⑧市场机遇消失,供应链终止。
  由于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结构表现为一个层次性框架结构,因此其供应链管理结构也不可避免的具有层次性,整个层次可以分为战略层、战术层和执行层。这3个层面分别对应于企业集团经营的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随时变化的实际生产执行计划。
  2 供应链的建立
  如果站在需求端的角度观察问题,供应链的建立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供货商的选择过程,企业需要从产品的交货时间、供货质量、售后服务、产品价格等方面全面考核供应商。除此之外,企业更应该注重与供应商长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考察供应商不是看其一时一事的经营状况,而是看其是否具有一个良好的和稳定的生产过程。在选择供应商时有3个基本指标:①按照ISO9000标准考察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②考察供应商质量保证手册的规范性;③评价供应商的交货质量。
  评价和选择供应商有许多种方法 [1,2] 。笔者在此采用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从供应商的交货质量评价和选择供应商。将供应商的各个供货因素转变为对买方企业产生的额外制造成本和经营成本,以供应商的供货历史记录为依据,以所有因素产生的额外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选择供应商。具体算法如下:
  (1)确定评价供应商的评价因素Y i (i=1,2,…);
  (2)确定评价因素Y i 引发的作业Z ik (k=1,2,…)的数量n ik 及作业成本C ik ;
  (3)根据供应商共享信息及企业的历史记录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1)
  式中,Sjw为供应商j关于所供应物资w的评价值;P jw 为供应商j所供物资w的售价;P w min为所有供应商中,所供物资w的最低售价;Q w 为物资w的采购数量;q jiw 为供应商j关于所供物资w的i评价因素信息;C iwk 为对所供物资w,因素i引发的作业k的作业成本;n iwk 为所供应物资w,因素i引发的作业k的数量。
  引发作业成本S jw 最小的供应商是最佳供货商。作业成本法有两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①建立供货因素与作业成本的对应关系;②建立供货商的供货历史档案信息库,并利用计算机分析供货商的供货因素值。只有具备了以上条件,作业成本法才能真正起到评价作用。利用作业成本法,企业集团成员企业围绕核心产品,以产品生命周期为线索,逐级递推,在成员企业间将建立起一条企业集团内部的供应链。
  3 企业集团供应链的配置与平衡
  按照上面方法建立起来的供应链(见图1),对于2个结点来讲可能是最优的(见图1a)。但对于一个供应链网(见图1b)来说,却并不一定是全局最优。因此,需要对图1b的实际供应网络进行平衡与优化,只有整个供应网达到最优,才有可能实现集团效益的最大化。
  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供应链可划分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销售等阶段。我们假定同一产品在同一阶段,供货商不发生横向供货,每一个结点只同它的上一级结点和下一级结点发生关系,则本级结点是前一级结点产品(即供应商)的消费者,是下一级结点生产资料(即客户)的生产者。从经济学和经济控制论观点出发,这些成员企业之间必须存在一定规模的比例平衡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应符合经济学中的多部门再生产平衡关系 [1] 。即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只有消费部门需要的物资和生产部门生产的物资相等,整个经济系统才能保持平衡,系统才能处于良性循环。同理,供应网络只有符合这种平衡,整个供应网络和企业集团的资源才有可能得到最大利用。多部门再生产模型清晰地反映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它为企业集团调控各企业成员之间的生产规模,为计算机的应用提供了方法依据。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数控机床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