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吉林网
在中国兵器集团吉林江机特种工业有限公司机加分厂数控加工中心,轰鸣的机器声和刺耳的切割声此起彼伏。一台车床前,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吉林江机特种工业有限公司机加分厂数控车班工人付春鹏正在熟练地对系统操作面板前那些字母、数字、方向键等按键进行编程。40秒后,机床运作起来机床,火花四射,铁屑飞溅,变成一个个立体生动的零件。

“一旦上了车床,小付就来到了自己的‘领地’,工作变得游刃有余。”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2011年,刚满20岁的付春鹏入厂。有一天分厂领导找到他,说有一种零件在加工时出现变形,无法保证尺寸。付春鹏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零件切断后外圆因应力产生了变形,于是他将外圆和内孔粗车后留有0.1的余量,保证了零件的尺寸,这个方法现在还在分厂应用。
哪里有急、难、重的任务,哪里就有付春鹏的身影。不久前,一种薄壁零件在加工时产生变形。付春鹏组织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成立攻关小组,对原有加工工艺和加工后的零件进行认真分析后找到解决办法,不仅解决了变形难题,还提高了50%的加工效率。
十余年间,付春鹏创新的脚步始终没停止。今年8月,一种调质材料的零件在加工螺纹过程中出现震动,螺纹表面产生振纹,影响质量。付春鹏马上进行现场攻关,最后得出结论:材料调质后产生弯曲,材料毛坯为椭圆。夹持毛坯卡爪由于长时间使用磨损严重,在夹持时不牢固,综合原因导致振纹。经过调整,最终解决了螺纹加工震动问题,保证了加工螺纹合格率100%。吉林江机公司现在使用的“细长台阶轴类零件分段车削操作法”等10项先进操作法和30余种工装夹具都来自付春鹏的发明创造。他是同事心中的数控“大咖”。一路走来,付春鹏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吉林工匠”等荣誉称号;他带领数控车班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带领“付春鹏首席技师工作室”完成30余个机械加工领域重点创新改进项目,获得5项国家专利,攻克110多种关重件加工难题,累计创造经济价值960余万元。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寅
吉林省总工会供稿 供图
初审: 王韬
复审: 齐智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